蔬果因醜失寵
醜蔬命運如何改變?
聯合國糧農組織 2019 年「糧食與農業現狀:推動減少糧損與食物不浪費」報告指出,全球有8億 2千萬人處於飢餓,大約每九個人即有一人無法取得足夠糧食;在如此多人吃不飽的同時,全球每年有高達1/3的食物被浪費(近 13 億公噸),其中有 14% 在採收後就被丟棄。「亞太糧損資料庫」(APEC-FLOWS)也曾推估,2013 年台灣大約浪費了 340 萬噸的糧食,其中,蔬菜的損失和浪費率為53%。
醜蔬果的定義
漂亮蔬果
形狀、大小、外表等不符合盤商規格化收購條件的作物
醜蔬果(格外品)
成因
不當授粉
不當授粉,也就是因為授粉不完全造成種子形狀產生變異。授粉不完全,果頂部發育不良,引起生理裂果或是果實彎曲畸形。
霜害
霜凍害是低温引起的植物凍害,引起植物遭到傷害或者死亡的短時間的低温凍害。低溫結霜使花朵的某些部分受損,但仍能結果,只是外表不佳。
蟲害
蟲害,在一開始結果時若遭昆蟲啃食,食子葉、心葉、生長點或莖部等,讓外觀受損,或無法正常生長。
病毒感染
植物病毒在自然界中大多以動物媒介、花粉或種子傳播。輕者讓植物出現嵌紋或生長不良,嚴重者則變型及果實畸型。
土壤中的礦物質
土壤中的礦物質會對植物生長有所影響,例如鈣(Ca)和鎂(Mg)。土壤缺乏鈣(Ca)會讓鈣不足時首先植物的幼嫩器官受到影響,一般表現為生長點受損,嚴重時生長點壞死。水果和蔬菜常常由儲藏組織的變形判斷供鈣不良,例如番茄蒂腐病、蘋果苦陷病等。
「食物的展示方式會影響消費者的選購意願」
醜蔬果的大小、外型、色彩,甚至口味都有所不同,因此人們比起醜蔬果,他們更會選擇一些經挑選過的蔬果。順應四季變化,氣溫、濕度或昆蟲等影響,農產品會有各種樣貌,要求齊一規格。醜蔬果在現今社會接受程度較低,因此無法進通路販售,最後造成大量的食物浪費。
醜蔬果的特徵及產生各方意見
羅媽媽:經營有機蔬果農場
羅媽媽:有機種植的蔬果,其成長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自然生長,在採收後,也不會經過加工,如:打蠟,通常都是做直接販售。而若蔬果生長時,外觀若不美觀、或是因為沒有使用農藥,蔬果中難免有菜蟲,而使得民眾難以接受蔬果的瑕疵,也因此小農會選擇自行吸收。
羅媽媽:經營有機蔬果農場
淡江管科系牛涵錚:從工業革命以來的專業分工趨勢,讓農產品在管理層面有篩選依據,因為在市場上無法做到價格單一,而消費者講求CP值,造成消費者教育有商業化及分工化的行成,而出現被淘汰的醜蔬果。
牛涵錚:參與淡江USR子計畫「農」情「食課」在110指導食農教育實作,通過實際策劃、聆聽講座完成專案
台大農經系張靜貞:因為蔬果體積大且保存不易,通常浪費量會達到總產量的30~40%,即使在農友採收時就有篩選過農產品,但在運送仍可能因潮濕或擠壓而產生醜蔬果,在消費者端也會有丟棄浪費的情形。
張靜貞:研究專長 農業經濟/生產力與效率評估/農業貿易/氣候變遷/數學規劃模型/生產經濟
蔬果分級制度
1.成熟適度
2.果形完整
3.色澤優良
4.果面光滑
5.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
1.色澤優良
2.質幼嫩
3.清潔
4.無抽苔
5.無枯萎
6.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
特級
優級
1.成熟尚適度
2.果形完整
3.色澤良好
4.果面尚光滑
5.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
1.色澤良好
2.質尚幼嫩
3.清潔
4.無抽苔
5.無枯萎
6.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
良級
品質次於優級品
但有商品價值者
品質次於優級品
但有商品價值者
-
同一品種:按其固有品種之特徵相同。
-
成熟適度:產品發育達到消費者喜好之成熟度。
-
果形完整:具有該品種固有形狀特徵,果形發育良好、無瑕疵。
-
株形正常:具有該品種固有形狀特徵,植株發育良好。
-
色澤優良:具有該品種固有色澤,著色優良,外觀清潔。
-
色澤良好:具有該品種固有色澤,著色良好,外觀清潔者,允許果面輕微瑕疵。
-
果面光滑:果皮光亮、細緻,果實表面無粗糙、皺縮、凹凸、腫塊等缺陷。
-
質幼嫩:未老化、質地細緻。
-
果穗完整:果粒大小均勻,無脫粒。
-
外觀瑕疵:因栽培、採收或採收後,由病、蟲或生理障礙、機械傷害所造成之腐爛、傷疤、水傷、裂痕、擦傷、壓傷…等情形,以致影響外觀及品質者。
釋義(一般果菜之分級包裝)
為何加工廠不收醜蔬果?
-
加工廠的產品需求 ex:沙拉(需要漂亮的蔬果)
-
加工廠的行銷、品牌形象(很多加工廠不只是負責中間製造過程,可能也概括後續行銷及品牌塑造的環節)
-
cp值導向,講求成本,品質差的價格相對差
-
c級蔬果雖然便宜,但耗費人力,產量低,很多削切的廢棄物要處理
醜蔬果的運用
台灣案例
近年來為了減少剩食,行政院環保署推行店家響應惜食十大行動,「吃格外」也是行動之一,因此透過政府的推廣臺灣已有許多店家願意使用格外品(醜蔬果)作為原料,降低醜蔬果的浪費。
蔬果過剩
為什麼用醜蔬果
蔬果過剩跟醜蔬果的差別是什麼?要如何解決這類問題?
淡江管科系牛涵錚
因為專業分工讓消費者對於食物來源了解不足,食農教育的核心是讓大家重新認識土地、食物來源,增進選擇食物的能力,多瞭解格外品的狀況,減少剩食問題。
台大農經系張靜貞
業者會針對cp值做調整,透過包裝、定價策略,及消費者的判斷與消費能力,所以不用擔心漂亮蔬果被浪費。像是有小孩或長輩的家庭,就還是會有漂亮蔬果的需求。只是我們讓原本被丟棄的資源有了更多的用途。
請問食農教育可以如何改善醜蔬果的問題?
如果大家選擇使用醜蔬果,會不會反造成漂亮的蔬果被浪費呢?
推廣醜蔬果商家
蔬果過剩也是部分醜蔬果的成因,且蔬果分配不均也導致許多弱勢族群缺乏蔬果,若能善用這些醜蔬果就能夠幫助到更多人。
各方意見
羅媽媽自然有機農場
若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羅媽媽表示應該需要有相關的單位,對社會大眾進行宣導,像大眾輔導蔬果的外觀即使不美觀,其營養價值並無差異,而菜蟲為何會生存在蔬果中,也應該與民眾進行輔導,例如:蟲的種類,而這些蟲其實對人體是無害的,並不需要覺得可怕。
經營有機蔬果農場
SEE MORE ................
淡江管科系牛涵錚
行銷是一種溝通,告訴消費者產品的狀況。因為醜蔬果的耗損或即期品需要大量人工,所以會被直接丟掉;現在透過資訊科技,可以將蔬果即期品登入檔案,可以有效率地做變價及統整,讓消費者可以挑選購買,進而減少丟棄。大部分格外品都有管道使用,只是現在告訴消費者觀念問題,讓產品到消費者手上也不會出現浪費。
參與淡江USR子計畫「農」情「食課」在110指導食農教育實作,通過實際策劃、聆聽講座完成專案
SEE MORE ................
淡水區農會杜金仲
淡水區農會杜金仲表示,若要緩解醜蔬果被浪費,通常農會會建議農民將難以銷售的蔬果,進行加,製成醃菜、泡菜、果乾等,但是這都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或是技術,因此還需要評估農民自己是否有能力。
近年政府開始推動食農教育,帶兒童到農田了解蔬果及認識蟲類,透過教導蔬果的種植方式,成長過程等,讓小孩不至於害怕在蔬菜中看到蟲,或是不排斥外觀醜陋的蔬果。
以服務在地,深耕地方的精神回饋地方。善盡社會責任,以穩健務實的經營策略保障客戶權益,朝現代化、人性化、多樣化,配合數位時代開發多元金融商品。
SEE MORE ................
推廣醜蔬果商家
醜蔬果的概念已推廣許久,大部分民眾也對醜蔬果有些了解,在市場上被浪費的蔬果也慢慢減少,所以比起思考改善銷售下游的浪費,轉變銷售上游的模式與觀念更為重要,若能讓農民在篩選出醜蔬果後願意主動尋找會利用它們的機構,那麼就能夠更有效利用大量的醜蔬果。
明日餐桌:每日會到附近的菜市場跟菜商收集外觀較醜的蔬果帶回去分流,將可用到的食材作為隔日的餐點原料
SEE MORE ................
台大農經系張靜貞
消費者教育有改善空間,賣的人應該要標示清楚,市場銷售不應該將外觀差的非常低價銷售,讓消費者出現「醜的等於品質差的」的印象,如果只要打一折兩折的折扣,包裝的時候將營養價值標示清楚,讓消費者有誘因要去購買,也讓消費者知道這樣購買行為可以減少浪費損耗,這樣消費者其實很願意買單,也能慢慢改變消費者觀念。
消費者的教育,了解不同年齡層對於食物的需求,觀念的加強及修正。
農友可以加強行銷策略、定價策略、分級包裝,讓消費者認識醜蔬果。
研究專長 農業經濟/生產力與效率評估/農業貿易/氣候變遷/數學規劃模型/生產經濟
SEE MORE ................
醜蔬果被浪費問題,基於社會對於蔬果的不完美有所疑慮,使得蔬果很難妥善的被社會利用,但經過各單位的研究及經驗證實,醜蔬果與一般蔬果相同,其營養價值不會因其外觀而被影響。而目前也越來越多的政府及民間團體,發動及自主性使用醜蔬果作為原材料,加工製成其他產品,推廣給社會大眾,讓醜蔬果以其他面貌與社會見面,得到民眾的接納。